进口严查专项行动启动 业者忧心忡忡
近日,环保部门这样一则消息传出,一时间犹如晴天霹雳,相关回料业者担忧更进一步:
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要求和新期待。自7月1日起,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为期1月的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依法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
环境保护部从27个省(区、市)抽调了420人组成60个检查组,其中,每组分别由5名环境执法人员、2名固体废物管理业务骨干组成。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选派30名固体废物管理专家予以协助。相关地方环保部门配备1260余名环境执法和监测人员予以配合。通过整合环境执法、监测、固废管理力量,综合运用调阅档案材料、现场勘查、取样监测、核查企业台账等手段,全面排查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那么此次进口环保严查主要查哪些方面内容?企业又该如何规避风险呢?接下来卓创资讯将为你详细介绍一下。
检验具体内容详介
环评手续缺陷
合格的加工利用企业,应具备环评审批,环保验收(俗称三同时),排污许可证等手续。根据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目录规定,除废棉开松,清花工艺可以使用环境影响报告表以外,进口固废其他利用项目,如造粒,拉丝,熔炼,注塑,吹膜,拆解等,均应使用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形式。且环评批复文件和环评竣工验收手续齐全。
环保制度缺失
检查中发现,很多企业在申报进口许可证时的环境监测制度,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等,在现场一问三不知,既没有悬挂,更谈不上执行。京元在此提醒,作为固废进口利用企业,我们在申请国内收货人或进口许可证时,均建立有对整个供应链和环境影响的质量制度和体系,企业应当运行这些制度和体系,且体系必须覆盖进口固废和国内回收的固废。
危险废物和一般固废处置不规范
大部分企业根本没有建立危险废物和一般固废的台账,或者台账一看就是临时拼凑的,找不到对应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流向记录。危险废弃物储存区域,标识不清楚,存放随意。废塑料过滤网片处置不当,造成二次污染,部分企业没有将废机油等现场明显存在的危险废弃物列入危废管理。
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环境应急预案编写不合理,不符合企业实际。且不能提供应急预案的演练记录。危险废物的环境应急预案,从专业角度讲,有必须列明的要素点,业内很多低水平的咨询服务企业或个人,所提供的应急预案过于形式,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应急预案编写指导可以加交流群进行沟通。
运行记录极其缺乏
检查中发现,有很多企业的运行记录极其缺乏,通关单对应不上流向记录,找不到入库单,无生产日报,无出库记录,无检验记录,或在检查时,正向追溯或逆向追溯无法追溯到进口固废加工利用流程信息。
企业生产真实性的数据也非常重要,检查中发现,很多企业近两年的水电费发票累加之后,根本不能支持实际加工的进口数量。
监测数据或相关报告超期
原则上来讲,三废的监测报告,应半年更新一次,很多企业存在监测报告超期。监测项目符合进口固废要求。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容易产生活性炭更换时间过长情况。(进口废塑料环境保护考核表中明确规定活性炭更换时间不得长于半年)。
有污水处理池的,生化厌氧池的菌种添加记录,沉淀池污泥的清理记录,聚氯化铝的投放记录,均不能明显和生产加工实际情况不符。
设施设备失修
个别企业除尘设备失效,除尘效果明显降低。主要生产设备明显闲置或无法运转状态,与申领进口许可证数量加工能力不符。
厂区环境不达标
功能区未进行规划或规划但标识缺失,库房或室外储存场地,无法做到防风,防雨,防渗,防火,防扬散,地面有较明显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水,垃圾等。
合规企业稀少 通报问题显著
距离行动启动已达一周之久,7月9日晚,环保部通报,本次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的60个检查组已于7月4日抵达被检查城市,当日,现场检查54家企业,共发现44家企业的124个涉嫌环境违法行为,检查组均已提出立案处理处罚建议。
例如天津市静海区有3家企业被通报。天津市中节能金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涉嫌危险废物与固体废物混存,无专用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未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识。南京杰达塑业有限公司被发现2016年进口固体废物数量与生产使用量不符,进口固体废物去向不明。苏州爱华纺织品有限公司涉嫌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废矿物油)非法转移。还有众多企业违规通告,在此不一一列举。
卓创解读:此次行动表明了环保部铁腕治理进口废物管理的决心,行动力之迅速让无数不合法行为无处遁形,无处藏身。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进口废物管理,不断出台相关管理文件,从2013年绿篱行动至多次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对进口废物管理不断加强,进口严查已成为趋势。
进口严查也将会导致进口格局的变化,进口的政策的高门槛调整,前期夹带医疗垃圾等危险废物、走私、倒卖批文、异地加工、利用他人许可证等违法现象或将有所改善,想要投机取巧已经成为断不可能的事情。
进口废塑料严查会对国产带来一定的利好消息,国外生活垃圾将不会流入到国内市场,国内生产规范管理或将更加简单,必将会更加依赖国产量;但现在国内回收体系不健全,环保严查,毛料货紧价高纷纷给国内生产带来巨大压力,国内企业的生存状况依旧堪忧。
经过进口与国内环保严查的双重打击,我国的再生塑料行业势必会走上一个更加规模化的道路;纵使现在道路坎坷,千辛万苦,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卓创相信只要企业合法经营,合理排污,完善自身环保设备,提高自身产品质量,企业未来依旧光明;卓创资讯也将陪再生企业一起期待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