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在美联储货币政策仍处于观望状态之际,7月15日即将发布的美国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数据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尽管美股近期再创新高,但通胀、关税与企业盈利的不确定性,可能将重新定义投资者情绪。
经济学家普遍预计,6月CPI同比上涨2.7%,高于前值的2.4%;剔除食品与能源的“核心CPI”预计同比上涨3%,环比上涨0.3%。尽管这些数据仍在可控范围,但若实际公布值高于预期,或将削弱市场对美联储年内降息的预期。
麦格理集团全球外汇和利率策略师蒂埃里·维兹曼表示,通胀分项数据将与总体和核心CPI数据同样重要。他补充说,目前预计关税将主要影响核心商品价格,如果服务业通胀继续出现放缓迹象,市场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忽略”这些价格。
Oxford Economics在一份客户报告中指出,当前的通胀仍未显著脱离美联储目标,但随着春季油价回落效应的减弱、关税成本逐步传导,物价压力可能上行,这使美联储短期内继续“按兵不动”的可能性上升。
CME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交易员仅计入4.7%的概率预期美联储在本月降息,相比一个月前的20%大幅下降。
尽管市场对通胀的担忧有所缓解,但美国政府不断升级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则成为新的变数。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对加拿大商品加征35%关税,并重申 “不会让步”,这令市场短线承压。
美国银行经济学家Aditya Bhave指出,新一轮关税措施将使实际平均关税税率从当前的约10%提升至14%,对进口商品价格构成额外上涨压力,而这恰是美联储在决定是否行动前需要进一步观察的关键。
“鲍威尔已多次表示,在缺乏政策可预期性的情况下,美联储不宜轻易转向。”Bhave强调称。
尽管通胀与关税施压不断,但美国股市近期走势依旧强劲。标普500指数与纳斯达克指数上周刷新历史高位,显示投资者并未被短期通胀数据所扰乱。
维兹曼指出,市场整体对通胀的担忧情绪正在减弱,尤其是在服务类价格涨势趋缓的背景下,投资者倾向于认为当前物价上行更多是关税短期影响,而非需求推动的通胀回归。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类价格占CPI整体权重超过57%,远高于核心商品的20%。维兹曼表示,若本次报告中服务类价格未明显回升,市场或继续将其视为暂时现象。但若服务价格重启上行通道,可能引发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路径的重新评估。
除了CPI数据,第二季度财报季也将在本周拉开帷幕。摩根大通、富国银行、花旗集团、贝莱德将在美东时间本周二发布财报,随后美国银行、摩根士丹利与高盛的财报也将在美东时间周三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维兹曼表示,美元近期走弱,可能有助于提升跨国公司海外利润率,也为市场提供“超预期”可能性。他指出,若汇率利好能被企业兑现,财报表现仍可能带来惊喜。
SEI首席投资官Jim Smigiel表示,投资者更关注企业是否能提供清晰的前瞻性展望,而非仅依赖过去的财务表现。据Rational Wealth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仅有16%的企业发布前瞻指引,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7%。
“企业信心恢复,是推升市场的关键。”Smigiel认为,若本轮财报季中更多公司愿意释放下半年乐观预期,将为美股下半年走势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