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万得通讯社综合报道,近期央行又推出了一种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这是继常备借贷便利(SLF)和中期借贷便利(MLF)之外的又一道“新菜”。截至目前,算上TMLF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里已经有八个品种。
TMLF
2018年12月19日晚间,央行宣布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argetedMedium-termLendingFacility,TMLF)。根据商业银行(主要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增长情况,向其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该操作期限为一年,到期可根据金融机构需求续做两次,这样实际使用期限可达到三年。操作利率比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目前为3.15%。
这次央行等于又是创造了一个新工具出来,目的就是继续支持市场流动性,性质相当于降息,特别是资金使用3年,相当于直接引导长端利率下降。
财经媒体评论称,现在一年期MLF的利率是3.3%,已经高于了1年期国债收益率2.6%,所以商业银行拿国债去抵押换取基础货币,实际上损失很大。所以现在用特麻辣粉,3年期利率3.15%,而3年期国债2.9%,这样利率就接近了,损失小了不少。而银行们也会更有动力去获得基础货币。
除了TMLF之外,现在央行官网罗列有七项货币政策工具,种类较多:(1)公开市场业务[OMO](2)存款准备金(3)中央银行贷款(再贴 现与再贷款)(4)利率政策(存贷款基准利率)(5)常备借贷便利[SLF] (6)中期借贷便利[MLF](7)抵押补充贷款[PSL]。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较多,存款准备金、OMO/MLF/SLF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传统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正逆回购)、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再贷款、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些属于传统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操作灵活的特性,主要调节短端利率。
在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的2年时间里,央行进行7天、14天和28天的回购操作频次与金额较高,其中以7天逆回购为最高。
央行主要利用高频次的逆回购操作对流动性总量进行“削峰填谷”,自2018年10月26日以来,由于市场上流动性充足,央行连续36个交易日暂停的公开市场操作。
随着季节性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元旦节日至春节之间的货币需求逐渐上升。本周一(12月17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6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中标利率为2.55%。,长达36个交易日的暂停操作宣告终结。
基准利率变化:存贷款利率走势
近年来,央行推出了一些新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以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比如SLF、MLF、PSL等。
其中,SLF引导短期基准利率的形成,MLF引导中期基准利率的形成,PSL倾向于政策性调节。
MLF
2014年9月央行创设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截至2018年11月,中期借贷便利余额为4.93万亿。
MLF操作时间主要有3个月、6个月、一年三个档次,其中以一年期为主。
SLF
央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常备借贷便利是短期流动性调节方式的创新尝试,主要解决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完善中央银行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正常流动性供给的渠道。大额的SLF操作都发生在12月和1月以及春节前后,期限结构分布较为均匀,作为我国利率走廊的实质性上限主要用于季节性和临时性的流动性调节。截至2018年11月,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151亿元。
PSL
PSL是央行于2014年创设。2014年7月,央行向国开行注入为期3年1万亿的PSL,利率4.5%,用于支持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安居工程、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央行通过PSL可以调节向金融机构融资的成本,引导其向需要提供支持的实体经济部门注入低成本流动性,以降低特定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
截至2018年11月,PSL期末余额为3.34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