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最近中长期美债收益率连续回落,而且5年期下降较快,12月3日开始持续低于2年和3年期,出现多年未见的倒挂现象。国债收益率期限利差可以说是股市的晴雨表。美债中长期的倒挂也引发了美股的重挫,对后期影响有多大,值得关注。
中长期倒挂,美股大幅下跌
Wind数据显示,最近各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走势差异较大。从10月开始来看,短期1个月的美债收益率一路走高,从2.13%一步步走到目前的2.37%,几乎没有大的回调。此外短期2个月、3个月、6个月的走势也基本类似,但最新2个月和3个月收益率已经相等,后期有可能2个月收益率超过3个月,再现倒挂。如下图:
而1年期以上的美债收益率多数在11月份上旬创出高点,随后开启回落走势。目前来看中期1年、2年和3年的回落较慢,而长期5年、7年、10年、20年和30年的收益率回落较快,而且有期限越长回落越快的迹象。如果该下跌速度不变,很快将有更多长期收益率低于中期甚至短期,会有较多的倒挂现象出现。如下图:
因不同的回落速度,终于在12月初,美债2年期收益率在2.8%、3年期在2.81%,而5年期只有2.79%,出现倒挂。几乎是同时,美股也出现了3%以上的大跌。美国当地时间12月4日,道琼斯工业指数下挫3.10%,标普500跌3.24%,纳斯达克指数更是重挫3.8%。经济衰退的担忧开始在华尔街蔓延。
格林斯潘之谜
“这让越来越多华尔街金融机构担心‘格林斯潘之谜’再度降临。”一位美国对冲基金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2004-2006年期间,美联储为了遏制经济过热状况,一度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调至5.25%,但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却持续走低,导致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出现倒挂,成为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推手之一。由于很多金融机构一时间无法解释为何长短期美债收益率会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中出现倒挂,因此这也被称之为“格林斯潘之谜”。
“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不少对冲基金专门研究了格林斯潘之谜出现的原因,发现当时大量资金之所以涌入长期美债市场,主要是担心美国经济持续过热与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随着资金不再流向过热实体经济与房地产,最终触发了美国次级房地产抵押证券市场崩盘与次贷危机爆发。”他指出,如今这些对冲基金发现当前美国经济基本面与2004-2006年相当类似:一方面美股房地产企业债经历多年牛市行情后,呈现估值过高风险,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英国脱欧一波三折、法国社会动荡等风险事件正加速美国经济增速冲高回落步伐,由此他们认为当前长短期美债平坦化(甚至倒挂),是聪明资本在重演当年的避险操作,因此纷纷抛售美股等风险资产提前自保。
不过,针对此次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倒挂成因,不少华尔街金融机构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方认为这显示大量资金正流入长期美国国债避险,他们不再看好美国经济未来增长前景,反而是美国经济增长周期见顶的“新证据”,另一方则认为这更像是技术性操作的结果,由于美股估值偏高,令当前10年期美债收益率(2.915%)远远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股息(1.9%),引发投资机构弃股投债,引发长期美债收益率下滑,进而触发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倒挂状况。
“目前美联储能拿出的有效办法并不多,要么加大缩表力度提高长期国债供给量,要么释放更强硬的持续鹰派加息声音扭转市场押注情绪,但在美国经济周期见顶趋于明显的情况下,美联储未必会这么做。” 布朗兄弟哈里曼(BBH)全球外汇策略主管Marc Chandler指出。
影响重大
本次美债收益率11年来首现“倒挂”,加剧了市场对经济减速的忧虑。短债收益率高于长债,意味着长线投资的信心减弱,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期望下降。历史数据显示,自1950年以来,美国总共出现10次收益率倒挂,最终有9次导致经济衰退,另外1次发生在1960年代中期,收益率倒挂后导致美国经济增速显著放缓。
美联储研究报告认为,美债收益率倒挂意味着经济前景存在不确定性,这对于美国金融业,特别是部分地区银行影响极大。由于现有的贷款组合质量下降,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将下降,同时贷款业务将无利可图。另外,美国目前的商业和住房贷款需求本已呈现疲软态势,一旦经济前景不明,这方面的需求更将一落千丈。
分析人士强调,随着美联储今年连续升息,导致抵押贷款利率不断升高,美国居民的住房需求日益受到抑制,对美国银行业的业绩形成打压,美债收益率倒挂更是起到了“雪上加霜”的效果。投资机构近来不断抛售美国金融股特别是地区银行股,数据显示,SPDR标普地区银行ETF在11月份已经净流出5.5亿美元资金,创2015年1月以来最大净流出规模,同时也是连续两个月出现净流出。
美银美林在一份风险报告中指出,收益率曲线的倒挂对股市来说是一个不祥之兆,股票策略师建议投资者减少股票持有量,因为标普500指数有可能在明年陷入缓和的熊市。美联储采取紧缩政策,对全球贸易的担忧和企业利润放缓,这对2019年的股票或债券市场来说不是好消息。
Wind综合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证券报、第一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