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央行公告,临近月末财政支出增加,可对冲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到期等因素的影响,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1月26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无到期资金。逆回购停摆22日,3个月资金利率持续走高,分析认为,逆回购主要是短期流动性提供工具,目前的核心问题是引导长期融资成本下降,未来央行更倾向于使用MLF等中长期政策工具。
此外,央行连续暂停逆回购,市场人士猜测,正回购到期资金或已悄然而至。
根据央行公布的10月货币统计数据,其他存款性公司“对中央银行债权”、货币当局“其他负债项目”分别环比增加了4000亿元左右,这被解读为央行可能在10月进行了类似“正回购”的操作。不过,近期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公告中并未显示进行过正回购操作。
对此,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10月份时市场流动性总量较高,因此商业银行可能请求央行通过正回购来帮助管理流动性。他表示,在2013年的上一轮紧缩周期,正回购操作就在资产负债表数据上有所体现。
国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郁表示,央行在10月底进行这种类似正回购的操作,目的可能是将降准+月末财政支出所释放的两轮增量资金中的一部分平滑到11月。
但也有市场人士持不同观点,华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认为,通过其他存款类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并不一定能够倒推出正回购操作。据他介绍,其他存款性公司对中央银行债权的范围不止于正回购,还包括除准备金存款以外的诸如央票之类的其他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