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万得通讯社综合报道,周二,《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和《中国证券报》同时刊文称,近期央行频繁进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并配合逆回购加量来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文章一致认为,这种举措表明,央行短期降准的可能性下降。
上海证券报:MLF联袂大额逆回购 央行精准调控资金面
央行灵活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再添新案例。昨日,央行通过大额逆回购配合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方式,来减缓本周大量逆回购到期的压力。
央行25日早间开展了18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净投放1500亿元,此后资金面趋紧态势改善幅度有限。昨日傍晚,央行又宣布,当天对18家金融机构开展了2670亿元MLF操作,利率与上期持平。
这是4月份以来央行第三次开展MLF操作,搭配逆回购精准投放流动性。但同时,逆回购和MLF的利率皆未下调,显示出央行并没有继续引导利率下行的意图,货币政策也注重“适度”。
MLF操作常态化
央行昨日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5日已对18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2670亿元,其中3个月期MLF为1010亿元、6个月期MLF为1660亿元,利率分别为2.75%和2.85%,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这是央行本月第三次开展MLF操作。此前的4月13日和18日,央行MLF的操作量分别为2855亿和1625亿元,加上昨日投放的2670亿元MLF,4月份以来,央行通过MLF累计释放资金量已与今年3月份实施的降准所释放资金量相当。
上一次央行开展大额逆回购配合MLF 密集操作还是在今年1月中下旬,当时正值春节前夕,市场人士对资金面预期较为谨慎。央行当时通过MLF操作释放了中期流动性,再配合7天逆回购等短期流动性工具,有效平抑了春节前的资金面波动。
对于昨日央行再度开展大额逆回购配合MLF操作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在缴税、MLF到期等短期因素扰动下,昨日MLF主要意在对冲本周巨额逆回购到期。
民生证券研究院固收团队负责人李奇霖说,央行再施MLF意在对冲部分逆回购到期,并将公开市场频繁的短期流动性投放直接优化为中长期流动性的投放,这也意味着未来逆回购操作或将逐渐减量。
从近期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思路来看,虽然并未继续降准,但央行通过密集开展MLF操作加上大额7天逆回购的方式释放7天、3月和6月等不同期限的资金,中短期工具搭配使用,精准投放流动性。同时,逆回购和MLF的利率皆未下调,显示出央行并没有继续引导利率下行的意图,货币政策也注重“适度”。
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行长近日所言,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尤其是3月份的经济指标与1、2月相比有明显回升。中国将灵活适度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资金面呈现紧平衡
数据显示,本周有8700亿7天逆回购到期,创3月初以来的单周到期量新高。而在昨日早间央行开展1800亿7天逆回购后,当天市场资金面偏紧态势改善幅度有限,这也成为央行当天再度开展MLF的原因之一。
据交易员透露,昨日银行间市场隔夜和7天期限的资金供给较少,早盘市场资金面依旧紧张,直至下午才逐渐缓解,资金面全天整体呈现紧平衡态势。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昨日多数品种资金价格继续上涨。2周和1月品种的Shibor利率涨幅较大,分别上行1.70个基点和1.15个基点。隔夜和1周Shibor利率的涨幅均在一个基点以内,分别报2.0450%和2.3420%。
自3月末以来,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波动较大,遇到常规缴准、缴税和MLF到期等因素冲击,市场资金拆借就较为困难,资金价格易上难下,间歇式的流动性趋紧时常出现。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认为,“钱荒”不会重现。国泰君安债券分析师徐寒飞昨日指出,3 月末以来,受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缴准、缴税和MLF 到期等因素影响,资金利率逐步走高。而房地产投资超预期复苏,通胀预期再起,更加剧了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向的担忧,对资金利率也造成冲击。
“考虑到经济复苏仍有不确定性,央行货币政策目前转向的可能性很低。”徐寒飞认为,一旦资金利率或债券利率出现大幅脉冲式上行,预计货币当局将及时干预,“钱荒”不会重来,无风险利率也不具有上行环境。
流动性仍需央行“扶助”
事实上,央行昨日“双管齐下”投放流动性,也从侧面显示出央行认为目前市场资金面仍需一定的流动性支持。市场人士指出,本周面临8700亿逆回购到期,资金面紧张情绪有增无减,后续资金面仍将面临一定缺口,需要央行及时出手。
短期来看,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认为,受巨量逆回购到期、财税上缴及月末时点的影响,本周资金面料将继续承受较大压力,预计央行在本周将继续保持公开市场的净投放,但净投放量会明显减少。
从中期来看,一些市场人士认为银行体系流动性将面临更大考验。华创证券固收团队认为,5月再度面临缴税压力,6月则面临二季度MPA考核等资金压力,届时对资金面的扰动或更大。
同时,虽然央行开展了MLF配合大额逆回购,降低了一些市场人士对4月降准的预期,但从长期来看,市场人士对降准的预期仍存在。
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认为,央行放量逆回购配合MLF 操作滚动投放资金,只能短时间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长期来看降准概率依然较大。从上次降准时点来看,在汇率稳定、市场流动性平稳的情况下,货币当局一般会择机出手。
中国证券报:MLF+逆回购 短期流动性仍承压
面对资金面短期趋紧的局面,央行流动性调控延续“MLF+逆回购”的操作思路。本周一,央行继续开展1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单日净投放1500亿元,并对18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2670亿元。市场人士指出,缴税、MLF到期叠加导致近期流动性紧张,而MPA考核和“营改增”助推市场谨慎情绪,近段时间资金利率持续上行,在此背景下,央行开展“MLF+逆回购”符合市场预期,及时“补水”有助于平抑资金面波动,改善流动性预期。不过考虑到本周有8700亿元逆回购到期、5月再次面临缴税、6月面临季末MPA考核等因素,后续资金面压力犹存,而从央行近期的操作来看,未来流动性投放或仍将以“MLF+逆回购”的模式展开,短期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概率降低,流动性仍是易紧难松。
央行延续“MLF+逆回购”
临近月末,资金面紧势难消,4月25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延续巨量投放,开展1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仍为2.25%,与上期持平。当日有300亿元逆回购到期,由此公开市场单日净投放1500亿元,为本月连续第九次净投放。此前一周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6800亿元,接近今年1月29日当周6900亿元的净投放历史高位。
除逆回购投放外,央行微博昨日晚间称,4月25日,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对18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2670亿元,其中3个月1010亿元、6个月1660亿元,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2.75%、2.85%。4月以来,这已是央行第三次开展MLF操作,此前的13日和18日,央行分别开展MLF操作2855亿元、1625亿元,利率水平未变。
不过从货币市场利率走势看,当前市场流动性仍然偏紧。昨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上,主要期限回购利率稳中趋涨。4月25日数据显示,R001、R007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下跌1.83BP、2.99BP,至2.1217%、2.6424%;R014、R021、R1M加权平均利率则分别涨8.74BP、8.53BP、4.33BP,至3.2809%、3.3724%、3.0201%。
短期流动性仍承压
市场人士认为,此次MLF意在对冲部分逆回购到期,本周有87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三至周五逆回购分别到期2500亿元、2600亿元、2400亿元。从央行近期的操作综合判断,短期货币政策主要意在对冲,并非主动宽松,也未见主动压低短端利率的政策意图,同时短期降息降准概率下降。后续市场仍将面临逆回购集中到期、缴税、MPA考核等因素,市场或再度面临流动性考验。
“MLF意在对冲部分逆回购到期,并将公开市场频繁的短期流动性释放直接优化为中长期流动性。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逆回购会减量。”民生证券表示,后续资金面压力仍存。前期外汇占款持续下降留下较大的基础货币缺口,加上5月财政存款继续上缴,叠加营改增和MPA,只要信贷投放不明显减弱,债券市场高杠杆没有下降,资金面间歇性紧张的现象还会出现。
招商证券认为,央行从未有过实质“宽松”的意图,稳健的货币政策一直没有改变,资金面由松而紧的变化,事实上反映的是“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是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疏通,而这种传导才是央行货币政策中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从央行的最终目的出发,央行不会主动收紧货币政策,但是在不影响政策传导的大前提下,央行也不会更加主动的释放流动性。因此,资金市场面临的波动性将增加,资金面边际收紧的压力或将长期存在。
证券时报:MLF频繁逆回购加量 降准可能性降低
央行昨日宣布,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对18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共2670亿元,其中3个月1010亿元、6个月1660亿元,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2.75%、2.85%,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此外,央行当天还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800亿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持平于前期的2.25%。
央行近期操作MLF的次数明显频繁,在此之前,央行4月13日对17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2855亿元、18日对18家金融机构操作1625亿元。此外,央行近期在常规逆回购上也加大了操作量,上周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投放规模总量飙升至8700亿元,单周净投放6800亿,单周净投放量为历史第二高。
尽管央行近期加大投放量,但市场多认为这仍属于对冲性的“补水”行为,没有宽松的“放水”信号,降低了降准的可能性。从利率上看,最近3次的MLF操作以及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都与前期持平。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央行本次的MLF操作,以及近期加大对市场的投放力度,均在预期之中,目前又到月底财政存款上缴时间点,当前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暴露较多,再加上前期MLF以及其他短期资金滚动到期,造成市场资金面紧张局面。公开数据显示,本周共有8700亿逆回购资金到期。
民生固收分析报告称,MLF意在对冲部分逆回购到期,并将公开市场频繁的短期流动性释放直接优化为中长期流动性。但是后续资金面压力仍存在,前期外汇占款持续下降留下较大的基础货币缺口,加上5月财政存款继续上缴,叠加营改增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只要信贷投放不明显减弱,债券市场高杠杆没有下降,资金面间歇性紧张的现象还会出现。
上海一位银行交易员向记者表示,尽管市场资金面持续吃紧,但是央行在选择货币工具时,由于受到来自通胀和信贷增速过快的制约,短期内降准概率很小,接下来可能继续通过运用短期工具来对冲,“央行的意思是希望在美联储有进一步明显动作之前保持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运用短期工具解决流动性紧张的局面。”
李慧勇也表示,目前来看,央行接下来在货币政策上偏宽松的可能性不大,目前经济基本面已经明显企稳回升,对于前期投放的大量货币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实体经济,还有待观察。“除非美联储近期超预期加息,导致出现明显的资金外流的情况,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出现这种情况,央行才有可能有进一步降准的动作。”
对股市而言,分析人士认为仍然具有一定的利好性质,大量资金释放到市场,会对股市形成一定的支撑。而从MLF的操作上看,尽管直接目的是为了驰援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但央行公布MLF的时点,也多选择在股市大跌之后,从中不难看出其呵护股市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