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经济犯罪有哪些吗
怎样才能防范经济犯罪
下面这组海报送给你
远离经济犯罪
什么是经济犯罪?
经济犯罪,是指在社会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领域,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经济、行政法规,直接危害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依照我国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是犯罪。经济犯罪是犯罪的一种,因而具有犯罪的一般属性,即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除此之外,经济犯罪还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发生在经济领域。即发生在国民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环节。
(2)主观上为故意,过失不构成经济犯罪,并且一般都具有谋取非法利润的目的。
(3)直接危害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而与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财产犯罪不同。
当然对于咱老百姓最重要的自然是如何防范经济诈骗
1 拒绝高息诱惑,远离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集资,即集资者不具备集资的主体资格,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还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货币形式为主外,也有实物形式和其他形式;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筹集资金。这里“不特定的对象”是指社会公众,而不是指特定少数人;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实质。
非法集资的常用手法
1.承诺高额回报:在集资初期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
2.编造虚假项目: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有的甚至组织免费旅游、考察等,骗取社会公众信任。
3.虚假宣传造势: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聘请明星代言、名人站台,在各大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广告,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
4.利用亲情诱骗:采取类传销的手法,利用亲情、地缘关系,编造自己获得高额回报的谎言,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
如遇以下情形要警惕
1、以“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为幌子的。
2、以境外投资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等为幌子的。
3、以投资养老产业可获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以房”养老等为幌子的。
4、以私募入股、合伙办企业为幌子,但不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
5、以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等为幌子的。
6、以“扶贫”“互助”“慈善”“影视文化”等为幌子的。
7、在街头、商场、超市等发放投资理财等内容广告传单的。
8、以组织考察、旅游、讲座等方式招揽老年群众的。
9、“投资、理财”公司、网站及服务器在境外的。
10、要求以现金方式或向个人账户、境外账户缴纳投资款的。
2 警惕传销陷阱,切勿上当受骗
传销是指组织者发展人员,通过发展人员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非法获得财富的行为。传销的本质是“庞氏骗局”,即以后来者的钱发前面人的收益。
快看!新型网络传销四大模式
1.“金融创新、虚拟货币”模式:这类网络传销主要打着上市众筹、购买原始股、虚拟货币等虚假的幌子,再诱以高额回报,引诱人们交纳会费获得会员资格。
2.“电子商务、微商直销”模式:传销组织假借电子商务获微商直销作为幌子,构建微商购物和会员营销平台,加入者必须在商城购物平台购买定额的商品作为发展下线的资格,然后按照发展下线的人数和购买商品数额来获得报酬。
3.“消费返利、慈善互助”幌子打着“创业”、“创新”的旗号,以“购物返本”、“消费等于赚钱”、“你消费我还钱”为噱头;同时以“感恩回馈”、“互助投资”、“慈善救助”等形式,承诺高额甚至全额返还消费款、加盟费等,以此吸引消费者、商家投入资金,并且鼓励发展会员给与奖励。欺骗群众上当受骗。
4.“网络游戏、点击广告返利”模式:传销组织大都以玩网络游戏为幌子,然后诱使加入者办理游戏充值卡之类的业务也就是变相交纳会费,再利用各种奖项鼓励加入者吸收新会员或者宣称只要点击广告就能获利。
3 防范银行卡犯罪,银行卡岂能买卖租售
银行卡犯罪是指伪造或者利用贷记卡、借记卡等银行卡实施犯罪,侵犯银行卡管理秩序以及公私财产所有权的犯罪行为。包括银行卡诈骗、伪造银行卡及盗窃银行卡等行为。
根据《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银行卡及其账户只限发卡银行批准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转借。”买卖银行卡的行为过程中可能伴随着大量非法持有银行卡、买卖居民身份证等违法行为,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买卖居民身份证罪。
当前,市场上一套包含身份证、手机卡、网银U盾全套资料的银行卡,能卖到2000元。不过,千万别心动,因为被卖的银行卡很可能被犯罪嫌疑人用于诈骗、洗钱、逃税外,非法买卖的银行卡还可能被用于躲避内幕交易、藏匿财产、网店刷信用等非法行为,可谓后患无穷。
必须指出的是,个人如果出卖银行卡并被用于非法活动,将承担法律上的责任。如果个人明知对方要利用自己的银行卡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把自己的银行卡卖给对方,将有可能构成共同犯罪,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另外,如果犯罪人员利用个人卖出的银行卡诈骗资金导致他人资金出现损失,个人同样要承担相关民事赔偿责任。
持卡人在使用银行卡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1、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网银U盾等账户存取工具,保护好登录账号和密码等个人信息。对于废弃不用的银行卡,应及时办理销户业务,并将卡片磁条和芯片毁损,不随意丢弃。
2、不出租、出借、出售个人银行卡、身份证和网银U盾等账户存取工具,以免造成经济损失,并承担法律责任。
3、一旦发现买卖银行卡和身份证的犯罪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配合公安机关或发卡银行做好调查取证工作,有效打击犯罪分子,自觉维护良好的用卡秩序,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4 预防假币犯罪,增强假币识别
四种典型假币犯罪伎俩,借你一双慧眼去识破
一、真假调换
购买东西付款时,不法分子先用真币支付,商家验钞后不法分子表示不买了,接着又反悔,再付款的时候就使用假币。不法分子利用我们一时的疏忽大意,用真币换假币,进行快速地调包。
防范秘籍:收入现金时注意识别,只要离开自己的手,都要进行再次识别。
二、真假拼接
不法分子用一半真币一半假币粘贴拼凑一起,在灯光昏暗等情况时进行支付。特别是视力不好的老年人,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招数得手。
防范秘籍:遇到有粘贴痕迹的钞票要多留意,仔细识别多个防伪点,综合判断真假。
三、假币找零法
不法分子常常用大面额假币购买小额物品的方式,骗取“找零”的真币。使用这种方法时,通常会谎称有急事,要求店主尽快找零,一般杂货店、小超市经常会遇到此类骗局,特别是光线比较昏暗的商铺,收银时不留神就会“中招”。
防范秘籍:收入人民币时一定要仔细查看,多加防范,人急我不急。
四、假币抵押
不法分子用假币冒充真币进行抵押,受骗人不经识别,误认为自己收到的是真币,从而上当受骗。
防范秘籍:紧急求助要注意,防人之心不可无。无论人民币是用于支付还是抵押,都是只有真币才有价值,识别人民币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少。假币是经济社会的毒瘤. 制贩假币,国法不容。反假货币,人人有责,举报假币犯罪有奖,识别假币并不难,擦亮眼睛仔细看:一看水印和图案,面额数字安全线;二摸票面凹凸感,行名雕像盲文点;再看下面100元,竖看绿色平看蓝;识别假币很简单,听摸看测是关键;发现假币应上缴,提供线索给公安;大家都来反假币,人人有责作宣传。
警方提醒:增强防范假币的意识、提高辨别假币、识别欺诈的能力,便能识破假币骗术。
5 整治商业贿赂犯罪,共护公平
什么是商业贿赂犯罪?
商业贿赂犯罪包括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受贿罪、行贿罪、介绍贿赂罪等。其中,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立案追诉标准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个人行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单位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企业如何防范商业贿赂犯罪?
一、加强廉洁意识培养。企业要通过丰富形式不断加强对员工廉洁从业的监督和守法意识的培养。
二、严审重大经济项目。企业要严格审查重大项目和经济活动(含招投标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方案进行风险评估。
三、加强内外监督管理。企业在日常经营和业务往来过程中,要对交易相对方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一旦发现商业往来人员存在违反廉政合同情况的,应及时终止合作并留证。
四、加强普法宣传防范。企业因员工商业贿赂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6 保险诈骗,害人害己
保险诈骗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以使自己或者第三者获取保险金为目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保险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所列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第一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
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