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央行公告称,3月26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4554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50%,投标量4554亿元,中标量4554亿元。Wind数据显示,当日2959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净投放1595亿元。
资金面方面,继提前宣告MLF放量操作后,央行周二逆回购也转为净投放,释放安抚季末流动性信号,不过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均衡中仍显收敛,存款类机构主要回购加权利率小幅走升,非银机构融入隔夜成本亦偏高在1.80%上方。长期资金方面,全国和主要股份制银行一年期同业存单最新成交在1.9150%附近,较上日小幅下行1bp左右。交易员表示,央行投放加码彰显呵护季末态度同时,通过MLF改革招标方式、逆回购也调整表述方式,对未来资金面调控“拿捏”在手,目前尚难确认央行流动性调控态度是否发生变化,季末因素及地方债等多重因素扰动下,继续观察其进一步操作动向。
与以往不同的是,央行周二还调整了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公告中的表述内容,在删除“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的同时,增加了投标量和中标量的对比。市场人士认为,此举进一步提升巩固逆回购政策利率地位,后续关注中标量低于投标量可能性。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有两项新变化引起关注。一是央行并未披露MLF具体操作情况;二是在公告逆回购操作情况时,首次披露投标量情况。市场分析认为,3月MLF操作调整释放了多重信号:一是MLF不再有统一的中标利率,与买断式逆回购同样定位为流动性投放工具,意味着其政策属性完全退出;二是实际中标利率更加差异化,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三是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实现净投放,货币政策态度边际上趋于缓和。
央行3月24日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更好满足不同参与机构差异化资金需求,自本月起中期借贷便利(MLF)将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操作。3月25日,人民银行开展45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Wind数据显示,本月MLF到期3870亿元,人民银行此次MLF操作可净投放630亿元,是2024年7月以来MLF操作首次净投放。业内专家指出,MLF操作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即美式招标),标志着MLF利率的政策属性完全淡出。据接近央行人士透露,此举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缓解净息差压力,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李强表示,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必要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为经济持续向好、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打通经济循环的堵点卡点,为各类经营主体进一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表示,把握好政策节奏,对已经确定的政策能早尽早出台,让政策实施与市场预期更加匹配,增强各方面获得感。他说,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底气来自于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的长期发展支撑,也来自于始终对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并留有后手,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冲击和挑战预留了充足的财政空间。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了2025年第一季度例会。整体来看,货币政策仍然维持支持性立场。与上个季度相比,此次会议更加强调来自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提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强,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有所分化,通胀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不确定性上升。综合市场分析来看,国内经济表述基本无变化,对海外通胀、政策不确定性关注抬升。货币政策表态整体维持支持性立场。预计全面降息之前,降准和结构性降息可能先行落地。
日前3月LPR按兵不动,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这是LPR连续五个月“按兵不动”。市场人士表示,3月LPR报价保持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一方面,作为LPR报价的定价基础,3月政策利率持稳,当月LPR报价会保持不变;另一方面,银行负债成本高企、盈利承压,LPR继续下调受限。展望后续,政策性降息仍需相机抉择,结构性降息和降准有望优先落地,LPR下调时点或后移。
日前美联储如期维持利率不变,FOMC声明显示,美联储将于4月1日开始放慢缩表节奏,将美债减持上限从250亿美元/月放缓至50亿美元/月,MBS减持上限维持在350亿美元/月。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点阵图暗示今年仍有两次降息,累计降息50个基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重申,美联储无需急于调整货币政策的立场,称已做好充分准备,耐心等待更清晰的市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