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统计局公布8月份通胀数据,其中CPI同比回落至1.3%,远远超出市场此前的预期,较7月份1.8%的数据亦有明显的回落,创下近一年来新低。尽管3季度通胀数据回落,通胀压力缓解,但由于前期基数低的因素,通胀数据或在4季度再次回升,叠加8月经济数据向好,房地产泡沫蔓延以及美联储加息概率提升等因素,政府的官方中性货币政策将继续维持,国债市场在短期仍将以震荡调整为主,阶段性上涨下跌概率不大。
通胀暂时缓解,未来仍有压力
本次通胀数据的下降,主要由于去年猪肉价格基数较高,对食品价格造成一定的拖累。但菜价依然上涨,考虑到去年同期蔬菜价格较低,9月食品类价格或同比上涨。工业品价格持续回升,PPI数据已经由7月份的-1.7%收窄至8月份的-0.8%,煤价油价上涨明显,再加上低基数效应持续,PPI数据有望结束长达5年的负增长,首次转正。PPI数据的回升或推动非食品价格复苏,加之菜价去年基数较低且目前涨势明显,食品价格也可能出现反弹,通胀在4季度仍有压力。
内外问题交织,货币短期中性
上周央行逆回购投放2400亿,逆回购到期3900亿,MLF净投放1518亿,央票到期851亿,整周净投放869亿。总体资金面仍然较为宽松,短期央行仍将通过MLF和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代替传统的货币政策,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房地产泡沫延续。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价格持续上涨,今年部分城市中心房价累计涨幅超过40%之多,房价增速远超该地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居民个人贷款杠杆大幅增加,风险积累接近临界点。
第二,经济稳定,不需要进行大规模刺激。8月份中国生产制造业回升明显,粗钢产量和发电耗煤均出现明显回升,同时进出口数据改善,地产和汽车消费表现良好,房地产投资也出现小幅度上涨,短期没有刺激经济增长的必要性。
第三,美联储加息概率提升,汇率维稳防止大量外资出逃。近期美联储鸽派官员释放转鹰信号,美联储加息可能性大增。尽管近期美国非农数据远低于市场预期,但已经达到美联储目标水平,且目前美国失业率已在历史最低水平,更长时间维持利率在当前水平令劳动力市场过紧。美联储加息使得人民币汇率承受更大压力,如果此时降息降准,中美国债利差缩窄,中国国债吸引力将继续下降,或将导致更多外资出逃,不利于中国货币和市场的稳定。
总体来看,基于经济基本面短期稳定,通胀四季度存在反弹风险,房地产资产泡沫压力以及美联储加息可能性提升,货币政策在短期维持中性仍为大概率事件,通胀数据回落并未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10年期国债的利率仍将维持在2.6%-2.8%区间,而期债也将维持震荡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