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钱案例1
【非法换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两名留学生肖某、黄某利用中国社交软件向中国留学生出售英镑,以绕过外汇限制,他们为某个幕后人物(地下钱庄)工作,负责收取巨额现金,另两名留学生刘某、李某也参与其中,经营一家未注册的货币服务业务。警方在被告人家中查获多台点钞机、英镑现金以及多部手机、电脑和他人银行卡等,最终英国某法院指控该团伙人员通过地下钱庄为国际留学生提供非法资金转移服务,以规避中国政府对每年个人外汇额度5万美元的限制,判处被告人11个月到12年不等刑期。
洗钱案例2
【涉毒洗钱】——两个“没多想”竟成了帮凶
大学生何某的大伯是一名贩毒人员,何某知晓其大伯是吸毒人员,一没多想,帮助大伯将用卫生纸包裹的东西送到某公厕的水缸中;二没多想,帮助大伯将大伯转到何某支付宝账户的钱进行提现。何某在没多想的情况下成为了贩毒、洗钱的帮凶,最终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洗钱案例3
【出售银行卡】——提供账户给他人使用,得不偿失
出售一张银行卡能获利500元,卖卡越多,赚得越多。在朋友的介绍下,19岁的在校大学生张某选择“入伙”,并伙同同学将个人银行卡出售,供犯罪团伙洗钱,充当起“中间商”。最终法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洗钱案例4
【网络兼职跑分】——“高薪”、“快钱”多思量,谨防沦为犯罪“工具人”
在校大学生小刘在朋友圈看到袁某发布的兼职信息,只要有手机就能操作获取报酬,袁某在明知其转账的钱系违法犯罪所得的情况下,仍使用自己的银行卡和手机银行帮他人洗钱并从中获取报酬,小刘随即加入。多名被害人被网络诈骗后,资金流经袁某、小刘名下银行卡。最终法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被告人袁某有期徒刑三年,被告人小刘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并处罚金及追缴违法所得。
洗钱案例5
【网贷“刷流水”】——诈骗分子花样多,电信洗钱诈骗来了
19岁学生小林因生活费用紧张,在网上找了一家网贷公司,并提交了2万元的贷款申请。在与客服沟通后,小林提交了自己的身份信息和银行卡流水。对方指出小林的银行流水不足,建议通过“刷流水”提高贷款额度,小林同意了这一操作,银行卡很快就被冻结了。经警方调查,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洗钱诈骗。不法分子利用小林急于贷款的心理,将非法资金转入其账户并迅速转移,制造虚假交易流水,以此达成掩盖非法资金来源的目的。
学生常见洗钱方式
近期,大学生出租出借账户、帮助他人洗钱的情形时有发生,主要方式有:银行卡取现、微信和支付宝转账(如支付宝口令红包、扫码转出)、虚拟交易(如购买京东充值卡、油卡、指定网站购物但无发货)、出借卡片为同学过渡资金、贷款刷流水、直播打赏等。
犯罪分子利用学生兼职、经费赞助等为幌子,瞄准涉世未深的学生群体,让其充当洗钱媒介,洗白犯罪所得。学生群体在面对网络诱惑时,缺乏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极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如何防范呢?
01 增强法律意识,切莫成为洗钱帮凶。
02 警惕洗钱陷阱,不要贪图便宜收取不义之财。
03 保护个人隐私,不要出租出借出售个人身份信息、手机号码、各种金融账户和银行卡、二维码等。
04 不要用自己的账户替他人提现。
05 选择安全可靠的金融机构。
06 主动配合金融机构开展客户尽职调查。
来源:兴业银行义乌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