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一名年约60岁的女客户焦灼不安地在银行业务大厅内徘徊,直至叫号结束也未见其主动办理业务。见状,大堂经理上前将客户引导至柜台前。客户称自己的存折一时找不到,想查询其名下的定期存款情况。柜员在核对身份后通过系统查询到客户名下有25万元定期存款,客户随后便匆忙离去。望着客户魂不守舍的背影,柜员和大堂经理都感到了一丝异样。
14点35分,该客户再次回到支行并直奔柜台,仍旧是查询名下的存款情况。柜员查询后,发现客户名下的定期存款已结转至其名下的活期账户,同时发现客户神情慌张、双手颤抖,立即警觉到客户可能遇到了电信诈骗。于是,柜员郑重向客户做出风险提示:银行系统不支持定期存款的汇出功能,但通过活期结算卡即可将款项汇出,使用手机银行汇款时应格外谨慎,不要泄露密码、手机验证码等敏感信息,务必注意资金安全,切勿向陌生人汇款。
客户听到柜员劝告后终于说出了实情:原来,客户此前接到一个自称河南省检察厅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客户老公因涉嫌贪污受贿,需用手机银行转出资金用于周转。在此期间,对方一直不停催促客户并教其如何操作手机银行,同时嘱咐客户不能随意打电话告知任何人有关汇款的事情。听完客户叙述整个事情经过,柜员和大堂经理确定客户遭遇了典型的“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遂提示客户立即停止操作,将账户冻结并报警处置。客户一开始不相信,仍坚持要求汇款,理由是对方让其前往农商银行重新开卡汇入资金,客户认为资金无论怎么转都还在自己名下,谁也不能取走,不会是诈骗。鉴于此,大堂经理当场使用客户电话与对方通话,只试探了几句,对方就迅速挂断了电话,再反复拨打已无法接通。至此,客户才彻底醒悟过来,对原手机银行绑定的银行卡进行了销户处理,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面对此类情况, 警方提示:
一是看,留意来电号码。此类案件中,大多数来电都是通过改号软件从境外拨打,来电显示上会有“+”或“00”等前缀,如出现此类异常,可以基本判定为骗子无疑;
二是听,假冒检察官、法官人员常操不同地区口音,当对方发音不符合其自称所在地市时,就要存疑;
三是知,要懂得法律规定,公检法不允许通过电话、社交账号通知嫌疑人或要求核查资金、将钱款转移到安全账户。